在首届“守护正义——群众最喜爱的广东杰出检察官”获奖者中,只有深圳市福田区检察院职务犯罪侦查局副局长王显军来自基层。
作为一名在反腐败工作一线奋战了17年的老侦查兵,他主导策划并参与的案件连续3年获评国家、省级反贪部门精品案件,如深圳市房地产交易征税和转移登记环节“3·13”专案,在全市范围内立案49件59人,是深圳市最大规模的市区两级联合专项行动,创造了深圳市检察机关有史以来自行策划专案行动的最好战绩。
基层检察官为何能频频吹响大案、要案的“冲锋号”?王显军给出的答案是:察微,在细枝末节中发现疑点;见远,把疑点放在一个行业、一个体系中来综合考量。
一个投诉▶▶挖出限购令下利益链条
国字脸,眉清目秀,四肢颀长,坐在笔者面前的王显军,不见锐气,更多的是书生气息,这与群众心中“侦查尖兵”的形象有些出入。他身材修长,这源自热爱运动,也和高压的反贪工作有关——王显军曾因连续加班一周内体重减了7斤。
1999年进入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工作的他,已经从当初“审讯问话不知所措、底气不足”成长为“福田区乃至深圳市检察机关反贪队伍中的佼佼者”。
2013年2月,福田区检察院接到深圳市地税局移送投诉线索,称“福田区地税局有工作人员勾结地产中介,出具虚假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并从中牟利”。而据2010年后的深圳实施楼市限购政策,非深圳户籍居民需要提供1年以上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方可购房。
王显军接到线索后马上意识到,这是一条涉及民生问题的重要线索。“1个多月里,我们以买房的名义接触了十几家房产中介门店。”王显军告诉笔者,通过与房产中介的接触,检察机关掌握了无购房资格人员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虚开纳税证明以规避“限购令”的基本手法。
此时福田区检察院在推行新的侦查模式——行业初查,即安排侦查力量对可能存在职务犯罪的某一特定行业的运作程序、行业“潜规则”等各方面有关案件的情报进行全方位收集、分析。
行业初查的效果立竿见影。王显军发现,虚开纳税证明实际反映的是“限购令”下房产交易资格的审核问题,不仅涉及到地税部门,更涉及到房产交易最终归口的国土部门。
为打击整个犯罪网络,王显军和他的团队逐级向深圳市检察院汇报此事,建议在全市层面发动此次战役。
听取福田区检察院汇报后,深圳市检察院决定启动“3·13”专案,由市院侦查一处、反渎局和福田区院职务犯罪侦查局为主要侦查力量,龙岗、南山等5个区院参与办案。
专案启动后,数十名地税、国土窗口人员涉案被查,引起地税、国土部门震动。与此同时,侦查人员抓获了多名活跃在深圳市二手房交易市场的核心中介,以雷霆之势斩断了由购房者走向地产中介,再走向地税、国土工作人员的黑色利益链条。
一笔转账▶▶揭开消防系统潜规则黑幕
“3·13”专案结束了,但其带来的影响才刚刚开始,没人会意料到,该案最终会造成深圳警界震动,使25名处级以上干部落马。
在查办“3·13”专案时,一笔房产中介人员向深圳市公安局消防局工作人员的转账引起了王显军的关注。
无独有偶,福田区检察院又接到一条深圳市消防局工作人员差价购房的线索:建审处一名科长通过较低折扣从开发商处购买了商品房。
上述人员分别属于行政岗和业务岗,是否存在隐性关联和存在行业潜规则?凭着敏锐直觉,王显军当即决定将两条线索并线初查。很快,深圳市消防局骗取财政资金“私分小金库”的黑幕被检察机关掌握。
“兵团作战”的威力此刻显现。2012年,王显军把侦查团队一分为三:以审讯突击为主的审讯团队、以“公诉背景人员+财务人员”组成的情报分析团队、以“资深侦查员+新侦查员”组成的反渎团队。他通过有针对性的侦查工作分工,促进不同团队的专向发展。
据介绍,正是靠着反渎团队资深侦查员广泛的社会阅历和信息,侦查团队对消防验收领域的潜规则做出了精准的判断,从而推进了线索初查。
福田区检察院职务犯罪侦查局政委吴伟波表示,王显军毕业至今一直在反贪部门工作,17年的经验使他形成了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又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想象力,从而成功抓住了线索。
据《广东党风》披露,深圳市纪委第三案件监察室与市检察院组成的专案组不仅查明了“小金库”案,还根据“小金库”涉案人员提供的线索,深挖扩线,逐一突破,揭出深圳市消防局收钱放马“不合规”消防工程、向工程“推荐”消防产品获利等黑幕,由此引爆了涉及该市公安局、市发改委、市财委、市警校、市特建发股份公司等的一系列违法违纪案件,涉案金额达4000多万元。
截至去年10月,深圳市消防系统“2·28”专案已立案44人,其中局级9人、处级16人,15名公职人员和5名社会人员被移送司法机关。
一个转向▶▶突破犯罪人员心理防线
“好学,喜欢看书。”当被问及对王显军的印象时,福田区检察院职务犯罪局侦查四组的检察官钟春芳说。
把王显军的办公室称为书房也不为过。书柜是满的,除了法律类,还有国学、历史、经济、心理等多个领域的书籍。
办理职务犯罪案件,审讯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擅长审讯的钟春芳告诉笔者,职务犯罪的涉案人员往往都有着较为复杂的社会关系,案发前社会地位较高,对法律有所了解。因此,要让他们承认犯罪事实,除了前期初查工作要扎实之外,更需要一定的审讯技巧。“首先,侦查人员要能和对方聊起来。这要求我们有丰富的知识体系,而不仅仅是懂法律,这就能明白为什么显军看的书那么杂了。”
“你要的是真相,而刚开始时接受问话的每个人都不会说自己收了钱,犯了罪。”在王显军看来,审讯的本质是侦查人员与犯罪人员的斗争,这场斗争没有胜利的秘诀,除了用证据、情感来触动、教育、说服对方以外,还必须注重审讯策略。
在办理“2·28”专案时,一名姓马的消防产品供应商在接受问话时情绪十分抵触,“我懂法律,你们最多能关我24小时。”钟春芳介绍,能否突破该供应商,直接关系到“2·28”专案能否揭露消防领域潜规则。
“显军说,你把他的座椅换个方向,让他能直接看到墙上的钟。”钟春芳说,这招真的奏效了,原来背对着钟表的马某,以为24小时很快就能过去,没想到折腾那么久才过去十几分钟。最后,马某没能熬过24小时,将所知的情况全部如实交代。
王显军表示,每个犯罪的人内心都是恐慌的,也在纠结是选择坦白还是抗拒,审讯不过是侦查人员帮助他们做出选择而已。